白宇养生

当前位置 > 运动

中国的上山下乡大运动的诱因是(中国上山下乡大运动:最初的诱因和运动背景)

作者:小二 时间:2023-05-29 17:41

1956年到1976年,中国正处于“大跃进”、“文化大革命”的时期,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,社会社会与政治环境都十分复杂。在这个复杂背景下,中国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运动——上山下乡大运动。

上山下乡大运动是指的是在文革中由毛泽东提出、中央领导机关支持的、通过各级党政机关组织和招募,全国范围内动员、安排大量城市知识分子、有一定科技文化水平的年轻人到农村、山区、工厂参加生产劳动,并生活在乡村、山区的运动。

那么,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下,上山下乡大运动的诱因主要有哪些呢?

1.大是大非,人民群众的期待。

在整个文化大革命的时期,中国的政治环境非常紧张,形势非常严峻,社会矛盾激化,社会上愈加呼唤落实“大是大非”的观念,呼唤保障民族利益。在这种背景下,上山下乡大运动应运而生。政策的提出,也是考虑到了人民的期待和需要。

2.国家发展需要,缓解就业压力。

在改革开放之前,中国的经济发展局限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,由于劳动力过剩和城市对农村的压力,出现了大量的失业现象。出于国家人民和自己的需要,一些年轻人自愿参与上山下乡运动,也起到缓解就业问题的作用。

3.国家对于知识分子的价值认识。

知识分子在整个改革开放以前,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排头兵,在不同领域都有不同的贡献。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,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,他们退到了社会边缘。对此,国家对知识型人才的肯定与重视,安排较多的知识分子参加上山下乡运动,可以说是一种重视和肯定。

4.保证生产,满足国家需求。

当时,中国劳动力过多,而生产效益非常低。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,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,可以用人力革命的方式,带来大量农村、山区、工厂新增的劳动力资源,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。

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上山下乡的运动孕育了一群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勇于担当,知识渊博的先进分子。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尽职尽责的工作,为社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。

毛泽东在亲自发动这次运动中说过:“知识青年要到田间地头去,到工厂去,到贫下中农家里去,与工农群众结合起来,在四清的大风暴中,在革命和生产斗争的熔炉里锻炼自己,提高自己,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忠诚、智慧和力量。”

上山下乡运动在当时的时期,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重视中国的劳动力,维护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。虽然这个运动对于整个社会带来了诸多深刻的影响,但其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不可忽视的,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相关文章
精品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