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小二 时间:2023-05-12 03:19
当北方大多数城市被白雪素裹;
当橱窗里出现红果、冬青、麋鹿和雪橇;
当街头立起装饰着彩灯的大松树;
当孩子们认真挑选要挂在床头的圣诞袜子;
我们就知道,圣诞节要到了!
“圣诞老人”这个公元四世纪的善良主教尼古拉被神化后的名字,被人们传颂了千年。孩子期待平安夜的时候,“圣诞老人”会驾着雪橇从壁炉里钻到各家各户,给自己的袜子里塞上礼物;而大人们却都知道,这世上并无圣诞老人,送你惊喜的是爱你的人。
那么,如果孩子问“圣诞老人”真的存在吗?你怎么回答呢?
想起《奇葩说》最近热议的辩题: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,童话是假的?
正方说:应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,因为童话虽然很美,但现实是残酷的,与其让残酷的现实教育他童话是假的,不如由父母跟他沟通。
反方说:不应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,因为童话虽然是假的,但爱是真的,而且童话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让孩子快乐,为什么要打破这种快乐呢?
最后,傅首尔的一段话,让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她说:“·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就告诉他童话都是假的,是快进了他的成长;不告诉他是为了陪着他,一起去分辨去思考,这种成长的惊喜,才是母子一场的风景。”
可见,一个人对世界的印象,应该有他的时间顺序。
在我小的时候,妈妈常跟我说“好人有好报,举头三尺有神明”,我问妈妈“世界上真的有神明吗?神明长成什么样子?”“妈妈说,如果你相信,那就是有的。她会在你需要的某个当下来到你的身边,护佑你的身心。”
长大以后,我好像自然而然的体会到,神明其实就是母亲的牵挂,是家里里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,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与敬畏,是你所经历和相信的一切。
如果你的童年被爱包围,被不断馈赠礼物,被父母良好的思维行为方式引导,即使长大了,知道了世界的残酷,仍然会在这薄情的世界,保留一份天真和勇气,一份真诚与豁达。
感谢妈妈,当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,没有告诉我神明是假的,也没有跟我描绘神明具体的样子,她只是让我自己去探索和体会。
是她让我知道,世界在每个人心里有不同的样子。
看过一句话“真诚就是有保留的坦率”
圣诞老人或许不会驾着雪橇给每一个孩子送圣诞礼物,可是
“圣诞老人”这个角色是真实存在的,千百年来,他被大人和孩子们期待着,向往着,这些都是真实的,不是吗?
有时候,判断一件事真假的界限是很模糊的,但发心很诚实。
《别饿坏了那匹马》中的残疾青年谎称自己家中有马,收下了作者的马草,圆了一个孩子的读书梦;《唯一的听众》中那位德高望重的教授,说自己是聋子,给了作者以信心和勇气;《最后一片叶子》里,老贝尔曼顶着狂风暴雨在墙上画下了最后一片叶子,给患病的琼珊留下了希望之光;曹操跟将士们说翻过前山就有梅林,保留了万千兵士心里求生的信念……
你能说这些人保留了真相就是欺骗吗?我实在不忍心责问这些把真相放在自己心里,把善意和希望传播出去的人。
真实当然值得敬畏,但了解现实世界的残酷后,还愿意去相信和成全,更是了不起的人。
有人说,一个人的一生有四个阶段:
第一,相信圣诞老人真的存在
第二,知道圣诞老人并不存在
第三,自己就是圣诞老人
第四,自己看起来像圣诞老人
我们都曾经相信圣诞老人真的存在,也都曾知道圣诞老人并不存在,现在,终于有能力让我们的孩子相信“圣诞老人”存在了,我觉得,这是作为一个大人的幸运。
所以,今年平安夜,我会满怀着热忱,给我的孩子准备爱的礼物,希望他在圣诞节的清晨甜甜地醒来。
如果他问我“妈妈,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?”
我会告诉他:“孩子,如果你相信,他就存在,他会在那个你期盼的那个夜晚,给你想要的礼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