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小二 时间:2023-05-11 23:08
人民网-贵州频道
每天清晨天还未亮,毕节市七星关区阿市乡阿市村66岁的王永平就早早起床,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。每天定时清理猪舍、给猪饮水喂食,工作忙碌充实、井井有条。
看着猪栏里10来头健壮的仔猪,王永平开始盘算快要到手的收益,“这批仔猪按照现在的行情,一头可以赚约2000元,我今年就能拿到2万多元的收益了。”
2016年,在外漂泊大半辈子的王永平选择返回故里定居,由于父母已故,膝下又无子女,再加上没有收入,当年就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政府实施财政兜底保障,五保金、养老金让他能安心养老。
尽管年岁已高,但王永平却不像大多数老年人壮志不在,安于养老。他说:“贫穷的帽子戴上了,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摘掉,不能等靠要。”
经过深思熟虑,王永平暗自下定决心:“决不能让别人瞧不起,决不能拖了全村人的后腿。”就这样,他有了建设猪舍的念头,着手尝试发展养猪。
2017年,王永平东拼西凑,向亲戚朋友借款4万元,用自己的双手,一砖一瓦垒出一个圈舍,又购进了猪料、兽药、高压清洁设备、粉碎机等等,建起了自己的猪舍,购买了4头仔猪,下定决心大干一场。
“贫困户起点低,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,要想打赢脱贫翻身仗,就要有一身的苦力和好学上进的信念。”王永平说,没技术就去学技术,他积极参加政府、村委举办的各种种养殖培训班,时常到周边养猪养得好的村民寻经问道,学习他人好的做法。
养猪的活又脏又累,猪舍臭气熏天,他每天巡视猪舍,查看小猪健康情况,手动清理粪池,药杀苍蝇,打扫卫生,使内外保持干干净净,这样的日子既单调又辛苦,可他从不觉得累,看着小猪一天一天长大,他的内心很快乐。
“老王是最让我佩服的人,他刚刚回来的时候,很多人都欺负他,但他从不在乎别人的行为,自己一个人专心养猪,这么大的年纪还能这么拼,真的很不容易。”王永平的艰辛,作为邻居的高林华每天都看在眼里,所以一有空闲他就会去帮助王永平做事,让这位孤独的老人感受到久违的温暖。
当然,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,王永平同样遇到了很多困难。以前从他家出去都是蜿蜒崎岖的小路,一到下雨,出行就成了大问题,更别说买粮食回来和把猪卖出去。生性不服输的王永平这次依旧没被困难吓倒,既然路不通,他就决定修出一条大道来,于是用剩下的钱请了挖掘机来帮忙,而自己也扛起锄头加入到了施工当中,烈日下,老人挥动的每一锄都是向贫穷发起的挑战,流下的每一滴汗都熠熠生辉,闪耀着奋斗的光芒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,终于,一条数百米的毛路被修了起来,车辆能直接开到家门口,王永平再也不用担心运输的问题。
“老王勤劳能干,人又踏实,对养猪十分上心,养的猪又白又胖,周边村民闻讯而来,都在他家购买猪仔。”阿市村包村干部李祚文介绍说,现在像王永平这样大的年纪还能保持一颗上进心的人已经不多了,而像他一样的贫困户更是寥寥无几,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。
天道酬勤,时间在忙碌中一晃而过,王永平的努力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:近几年来,他每年的养殖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。欠的外债渐渐还清,王永平的生活也渐渐改善。“不仅以前欠的债还完了,现在我反而成了债主。”王永平开心地表示,有时候在他家买猪的村民,手头不宽裕,他就叫别人帮他干活来抵买猪的费用。有的人觉得他这样做很傻,因为时不时会有人出现偷懒的行为,但他却不以为然,“能帮一把是一把,大伙一起脱贫才好。”王永平说。
“国家政策这么好,我们不能什么都依靠国家,现在自己能做,尽量做,不能给国家添负担。”王永平说,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其他贫困户,哪怕是贫困户,也要依靠自己的双手,在政府的帮助下站起来,早日脱贫。
关于未来,王永平踌躇满志,花白的头发,满脸的皱纹依然挡不住他的希翼。“我要把我的养猪规模化,我还准备搞酿酒,把买来的粮食给全部利用起来,贫穷只是一时的,无论我的年纪多大,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奔向幸福生活。”这些简单朴素的话,每一句都是王永平的人生信条。如今,这位六旬老人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,越干越有劲头。(陈曦)